71DAXidLAeL._SY355_.jpg

 

這首音樂聽了二十幾年,從來沒認真好好聽,總把它當作背景音樂

這兩天比較認真聽了

因為想念一個人

 

巴伯是美國現代重要作曲家之一,生於1910

弦樂慢板是他最有名的作品,是25歲求學時的作品,

由傳奇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首演以來一直都受到大家的喜愛,

在美國甘迺迪總統的葬禮上也以這首曲子當做整個典禮的主要音樂,這曲子也因此更出名了

這首曲子很常被選為葬禮的音樂

 

一開始是沉思般的寧靜主題,

用首調唱法是   6------5  6 7  5 6 7   6 7 1   6 7 1   7 1 2  7------

1都是高音 5 都是#5音,大概三個音為一個單位,大致上是一拍一個音

5#  6 7 6 7 1 這樣的音形是整首曲子最大的特徵,會不斷出現,令人印象深刻

這主題是用了許多半音上行的方式進行,半音上行在音樂上通常有渴望的的意涵

(渴望天堂,渴望就贖)

 

Rattle Berliner Philharmon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5U7xNaaZD8

 

樂句大致分前後兩句,前句就是上行的這句,

後句的音形就上上下下,起起伏伏,音程的跳進比較大

整首音樂聽起來從頭到尾好像都一樣,事實上也是如此,

主題共演奏了6次,有點像鬆散的變奏曲,

音樂的風格有點像中世紀的無伴奏人聲合唱,不過這裡是用弦樂代替人聲,是對位風格的,

對位風格是當某一聲部演奏主旋律時,其他聲部不是伴奏或和聲關係,而是像交織一般

形成某種程度的干擾,聽起來像各說各話,是很美的干擾。

主題也會在各樂器(聲部)間遊移

 

演奏到第五次主題   音量一直在漸強,昇高張力直到ff 最強音

最強音的四個和弦,小提琴的音很高,

像是上帝不可逼視、刺眼的光芒,很有天堂的意境,那是星帳穹蒼之上的景象

尤其是最後一個和弦最明顯

我會在寧靜的夜裡,音量開得極大,彷彿音量也和光芒成正比,那種感動……

 

延長休止之後幾個和弦像是過渡,過渡回原來的沉思、寧靜

主題再次以極弱pp的音量呈現

 

尾聲Coda

主題再出現,不過這次樂句已不完整,斷斷續續,停停走走,像是一句話說不完似的,

又重新再說一次,但仍沒說完,最後一個音非常長,但最後一個音沒有解決

(沒有回到一級,也就是沒回到開頭的主音La音)

是哽咽?傷心欲絕? 所以無力完成話語了……

 

因為尾聲的寫法讓我覺得這也可能是訴情之作

之前的對位交織就像情感的糾纏一般,

至於天堂的景象,也可想像是愛情帶來的極樂

25歲的青年巴伯想的也更可能是愛情吧!

 

 

有位朋友說她聽了好多遍了喔有超過三十遍喔!
我只是很納悶她怎麼知道自己聽超過30遍,原來她真的有算過
 

有一部電影叫做「羅倫佐的油」,
她常常選段放給學生看,當作教材
它在敘述一種神經退化的遺傳疾病ALD
貫穿整部電影的背景音樂就是這一首歌,
她聽到這首歌就會自然的想到電影的情節!
聽了三十遍是因為每一年會放12三年下來還滿好算的喔!

 

這片子好多年前我曾看過了,或許那時她還在念國小吧!

音樂真的很符合電影情節,

從盼望、掙扎、病情起起伏伏,到終於找到解藥時的喜悅

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原來無助的盼望,隨著上升的音階,仰望著親愛寶貝離開人間

我想現在的學生會好好看這部影片的人應該不多吧!

沒有刺激的情節,雋永的是父母急切、無止盡的付出與不放棄希望

 

一首音樂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想像,不同的解釋又好像都合理,聽得越熟感受就越深了

You Tube上有許多種改編的版本,或許適合現代人喜歡刺激的樂音及聲光,但是原著的感覺都沒有了

有一個版本是用人聲來演唱的,感覺也很對味,就是中世紀音樂的感覺

Agnus Dei(Adagio for Strings) 神的羔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kObnNQCM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llo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