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最近在彈德布西的雨中庭園Jardins sous la pluie

 

我問她:「這首沒什麼旋律彈起來會不會無聊?」

 

她說不會啊!

 

原來演奏的人和聆聽的人感受差別這麼大。

 

 

雨中庭園是版畫曲集中最常被演奏的一首,可以勉強想像是驟雨落庭院的氣氛。

 

沒有什麼旋律,細膩的琶音,每段音樂聽起來都很像,不過一直在變換和聲,

 

我把它想像成雨滴滴在不同地方材質的聲響與景象所產生的細膩變化

 

(其實它是絕對音樂,不是描繪特定主題的音樂)

 

我想演奏的人演奏起來不吃力的話,也一定能感受其中的美,

 

高手的話應該會很喜歡的。

 

只是對純欣賞的人而言聽起來是有點辛苦了,

 

我想德布西他的作品也不是寫給一般人聽的,

 

他是寫給演奏者去感受的,那是屬於德布西特有的音響世界

 

巴哈的第一號前奏曲也是沒有旋律,只有和聲而已,

 

莫札特的幻想曲也許多地方式和聲的變化而已,

 

但畢竟巴哈、莫札特是很傳統的和聲。

 

 

德布西被冠上印象派的音樂家,雖然他自己不喜歡這稱號,

 

但仍不免讓人聯想起同時代印象派的畫家作品莫內雷諾瓦、畢沙羅……

 

朦朦朧朧、輕飄飄的, 難有深刻的感動

 

不過這是純音樂的聲響變幻,這是他的音響世界無關直指生命靈魂深處的課題了

 

不像貝多芬、布拉姆斯,他也不想做這方面的意涵吧!

 

 

他已經為20世紀的現代音樂鋪好路了,為浪漫時期和現代音樂做了過渡,

 

但對我的接受度而言,這已經是20世紀的現代音樂了,好像聽不到骨架音傳統的和聲,

 

就像印象派畫家已為表現主義、立體派畫家鋪好路一樣

 

接下來的現代繪畫若沒對繪畫背景做功課,就不知道在畫什麼了!

 

 

現代音樂更是好像走到末路一般,變化多端,卻無法令人了解,有時還很刺耳

 

更洩氣的是---------百聽不熟

 

大師都已過世多年,音樂價值還無法蓋棺論定

 

 

我還是比較喜歡德布西最早期的作品,像華麗曲阿拉貝斯克)、月光,

 

自然中帶著甜蜜,

 

說來諷刺,若德布西停留在這個時期的風格,他大概也不會在音樂史有足夠的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llo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