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文學作品、音樂都是深刻的,
什麼是深刻的,好像很難脫離悲苦、悲劇,
莎士比亞的偉大作品大多是悲劇,
羅密歐與茱麗葉、馬克白、奧泰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都是如此。

快樂就不深刻嗎?從音樂、文學的角度來看好像如此。
約翰史特勞斯的圓舞曲及「蝙蝠」,雖然優雅,
但絕不是最偉大的音樂家及音樂,
因為不夠深刻。

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劇,為何天鵝湖的地位最高,胡桃鉗和睡美人給人的感動少了點,
是因天鵝湖的劇情多了許多苦難,音樂的表現當然也就戲劇化了,音樂的表現力就強了!
Andrew Weber的「歌劇魅影」未嘗不是如此,
扭曲的人生、個性所激盪出的火花才令人驚心動魄。
不免也為他扭曲的激情及人生憐憫了!
這說到浪漫的本質了────騷動不安!
給你騷動不安才會有浪漫情懷出現,
雖然這浪漫有時是飛蛾撲火般,不計一切後果的。

偉大或知名的作家大部分也過得不快樂吧,不然就沒深刻的內容可寫了!
從這角度來看,我寧願過得不深刻。

很年輕時都告訴自己要堅強活下去,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都還沒聽熟,怎能就這樣草率離開人間,
不過這個藉口最近不是那麼正當了,我好像把他們聽得很熟了,也都能知道樂曲的結構、和聲及想表達的意涵了,
貝多芬的音樂幾乎都在表達一個意涵───穿越黑暗,迎向光明!
但貝多芬從不用嘴巴說他音樂的意涵,默默中隱忍所有的折磨,告訴自己未來會有光明。
他的命運交響曲、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都是向上蒼質問的語氣,
「為什麼這樣對我!為什麼!」音符中不斷的催促、質問、憤怒。
第八號交響曲像是接受了自己的所有苦難,表現出豁達的氣氛,多了難得的怡然。
我也到了他寫第八號交響曲的年紀了,我豁達了嗎?

反而是馬勒(1860-1911)貼合我的心,
每首交響曲都有送葬進行曲,送葬進行曲沒有人比他寫的更好了,
表達對世界末日的恐懼,也對宗教戲謔諷刺,最後卻總是尋求天堂般的昇華!
多麼扭曲、徬徨、矛盾的心情,我────還蠻像他的!
他當時已是功成名就了,是全世界最好樂團的指揮──維也納愛樂,
妻子也是維也納最有名的聲樂家,也是位大美女,
感情生活也非常完滿,究竟他還在恐懼什麼?
馬勒的九大交響曲還沒全聽熟,還有藉口活下去,雖然我對馬勒的了解已很深了。

不過我對耶穌的態度總是以浪漫主義的觀點來看他,
感動他對世人的愛,但不是虔誠的信仰,
感動所有偉大作曲家幾乎都會留下安魂曲或彌撒曲,
我是被音樂家對耶穌的虔誠感動。

紙片人范瑋琪唱著「可不可以不勇敢!」很適合我軟弱的心情。
但如果這樣的話,我會被貝多芬罵!
偶而鬧鬧脾氣、耍耍脾氣就算了!總不能真的不勇敢!

專注聆聽音樂,只為深刻感動!
人生,需要深刻感動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llo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