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jpg

 

早上要到少女峰,起床時窗外的雨霧迷濛

早餐的空間,有裝飾的壁爐感覺很溫暖

23.jpg

 

飯店前掛滿雨滴的美麗繁花,預示今天的天氣與景象

24.jpg

 

我們先搭巴士到格林德瓦Grindelwald)搭火車,

 

這是因特拉肯連接兩大湖( 圖恩湖 和布里茨恩湖 ) 的阿勒河,阿勒河往北方流到伯恩

25.jpg

 

14711600_10210106189118688_2907167234968111890_o.jpg

 

美得令人驚呼的格林德瓦,大部分的人都衝到同一側照相,我們的司機Raymond一定覺得車子突然不好駕馭==”

26.jpg

 

14724636_10210106188958684_5286088383127974006_n.jpg

 

27.jpg

 

好天氣的話抬頭可看到艾格峰

28.jpg

 

格林德瓦火車站,抬頭就是艾格峰Eiger,高3970公尺)

29.jpg

 

兩邊都是黃色的列車,右邊來往因特拉肯東站的火車,左邊是開往克萊雪德Kleine Scheidegg

左邊是我們要搭的車9:47 ,鐵路號誌燈是綠色的,列車就要開了

30.jpg

 

我們先到克萊雪德,再轉紅色的少女峰火車,左邊紅線是火車行進路線,虛線部分的少女峰列車路線,幾乎都在隧道哩,潛進堅硬的花崗岩壁裡

35.jpg

 

火車停下來了,山坡上有驢子不是羊,不是牛^^

32.jpg

 

鐵軌上中間多一條齒軌,這樣爬山就不是問題了

33.jpg

 

火車在此180度換方向,倒著走往上出發了

沿途迷濛的纜車線

34.jpg

 

克萊雪德火車站到了,請下車,不然又會載回格林德瓦

36.jpg

 

繞過長長的鐵鍊,我們登上了這輛往少女峰的紅色列車,好多的齒軌

37.jpg

 

艾格峰冰河站Eiger Gletscher2320公尺,位於艾格峰山腰,停靠10分鐘,火車過了這裏後就進入長達7公里多的隧道,有些坡度高達25度,因為雨霧,外面什麼都看不到

好天氣的話風景很美,這座山是僧侶山Moench,左邊是艾格峰冰河,在艾格峰和僧侶山之間

冰河的下半部是黑色的,雪融化了,剩下黑色的泥砂包在冰裡,也在宣告冰河的死亡

38.jpg

 

少女峰

40.jpg

 

艾格峰石壁牆(Eigerwand),2865公尺,艾格峰北壁這一部分是垂直落差1830公尺的石壁,車站只在隧道內

7.jpg

 

神仙眷侶的情感堅固有如背後的花崗岩,幾千萬年來都沒被擠壓變形,用來對照朱褚色擠壓變形的岩板

41.jpg

 

左邊有玻璃觀景窗,但是什麼都看不到了,只能往右看神仙眷侶

天氣好的話,觀景窗外可以看到這樣的景,山壁和草原落差一千多公尺

42.jpg

 

 

少女峰鐵路從2060公尺的克萊雪德開始鑿洞,穿越艾格峰和僧侶峰腹部,到達高3454公尺的少女峰車站(  Jungfraujoch )

是歐洲最高的火車站,有歐洲之巔之稱Joch德文的意思是山坳,兩大山之間的山脊,少女峰車站位於僧侶峰與少女峰之間的山脊)

這浩大的工程在上世紀末1896年展開,由鐵路專家Adolf Zeller設計,隧道從1998開鑿,1912年瑞士國慶日竣工通車,耗時14年。

Zeller1899過世,沒機會看到這偉大的工程完成。

79.jpg

 

到少女峰車站了,我們目前就在這落地大圖山顛的建築物上,車站前面南面冰河是歐洲最長的冰河---23公里長的阿雷奇冰河

2001年少女峰與阿雷奇冰河列入聯合國的世界自然遺產

43.jpg

 

冰宮入口,黑衫山羊歡迎你,還有瑞士國花--小白花Edelweiss 直譯是高貴的白色),也是奧地利的國花。

44.jpg

 

巨大的聖誕冰球,一直變化色彩與投影效果

45.jpg

 

我在瑞士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哦~  除了畜牧品,我的玩具--牛玲,還有我手上的錶也為瑞士帶來許多財富

46.jpg

 

巨大的圖畫---霧海上的浪遊者,這張畫常被拿來當作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唱片封面。Gaspar David Friedrich 1818年完成,他是德國浪漫時期的畫家

47.jpg

 

48.jpg

 

很有戲的雕像,是少女峰鐵路設計者Zeller,最近才完成的雕像

49.jpg

 

舊時照片,紀錄工程的艱辛與危險

50.jpg

 

紀念少女峰隧道施工傷亡者

 

52.jpg

 

冰洞迷宮

58.jpg

這張冰洞很有速度感

53.jpg

後面遊客衣服的顏色都映射在冰上了

54.jpg

 

冰鷹下冰蛋、孵冰蛋

56.jpg

 

時光凝結,冰原歷險記6

57.jpg

 

這張冰的層次

很美,有如大理石一般,表情很呆

55.jpg

 

碧姿這張很夢幻,因為人美!

4.jpg

 

到戶外走走

出口處永遠在進行山壁補強工程,這片山壁會有落石

59.jpg

 

風雪中慶祝幫主不到三年內完成台灣百岳壯舉

60.jpg

 

阿雷奇冰河Aletsch Glacier23公里長2012年測量)800公尺寬的,深1公哩,往南方義大利的方向流去,從2005年以來每年約縮減100公尺以上。

61.jpg

 

番外篇  好天氣時

好天氣的話可以在雪上走一段路,但請走在木竿內

62.jpg

 

木竿外的深度,人掉進去應該起不來,雪杖插下去只把手

63.jpg

 

少女峰車站到僧侶峰山屋將近2公里左右

緩上坡上升220公尺左右到僧侶峰木屋( Moechsjocjhuette3657公尺) 可看到兩條冰河的分界

這座Trugberg山像分洪堰把冰河一分為二,山後面有座山,是Schreckhorn峰,山形很尖銳,高4078公尺,比艾格峰高。

64.jpg

 

僧侶峰木屋

16.jpg

 

Trugberg山右邊少女峰和僧侶峰匯聚的阿雷奇冰河的冰斗

DSC_8029.JPG

 

Trugberg山左邊是僧侶峰和艾格峰的冰斗,流過這Trugberg山後,和右邊的冰斗匯聚在一起,都是阿雷奇冰河的發源山頭。

65.jpg

 

下山後,我們在克萊雪德下車,牌子是艾格峰北壁各種攀爬路線

17.jpg

艾格峰北壁是面垂直的峭壁,上面卡不住積雪,

1938年才在希特勒強烈意志貫徹下,Heckmair登頂成功,在第三天的四點才登頂成功。這是德奧隊伍的登山路線圖(1938年奧地利已被希特勒併吞了)

21.jpg

 

在之前19351936是很慘烈的登山事件,連續兩年世界最好的登山隊都無人生還。

1936年更像是登山界的奧林匹克登山大會,許多記者齊聚克萊雪德,當然希特勒的德國也勢在必得。

險惡的地形和天候讓競爭的隊伍最後都變成合作,5天之後,最後一位在援救的過程,因為繩結打結及耗盡體力下就在救生索上斷氣,接著幾個月內,遠遠就可看到垂吊在空中的軀體。

 

我們往山下健行一站的下坡,是往盧達本納(Lauterbrunnen)方向,在地圖上是往右,不是循原路格林德瓦的方向,這兩個車站是開往克萊雪德,上少女峰的兩個主要的火車站。

我妹妹前一晚住在盧達本納,搭火車上克萊雪德,在少女峰車站再度和我們相遇!

 

雨和霧

66.jpg

 

克萊雪德車站標誌性的建築

67.jpg

 

迷霧中的火車顏色和大自然同色系的

69.jpg

 

遇到一間民房,我們在稱讚房子很美麗,窗戶有蕾絲窗簾,應該有人住,結果兩位女人開門出來,她們很熱烈地和我們聊天,再呼喚另一位女生出來,哈哈我們好吵^^

70.jpg

 

番外篇 天氣好的話

如果在克萊雪德往上走,可以看到少女峰(右邊) 和僧侶峰(左邊)

18.jpg

 

約健行1公里,可以看到維特峰( Wetterhorn , 直譯是天氣峰,高3701公尺)山下就是因特拉肯,這樣的落差將近3000公尺!很超現實的景色

19.jpg

 

往上走一兩個小時後的景色,左邊維特峰( Wetterhorn ),最右邊是艾格峰下半部

78.jpg

 

阿爾卑斯山的草地和花朵

1.jpg

 

最後的終點是纜車站,可搭纜車直下格林德瓦

20.jpg

番外篇結束

 

 

我們往下健行一段路,我們在Wengernalp站坐上火車

71.jpg

 

72.jpg

 

73.jpg

 

在盧達本納(  Lauterbrunnen  意思是巨大聲響的泉水)下車,欣賞高垂的瀑布

74.jpg

 

75.jpg

 

飯店好像也是山景的一部分,都很美麗

76.jpg

 

 

 

我們搭巴士回因特拉肯,今晚在Kursaal(療養中心)用餐,巧遇瑞士衛隊

9.jpg

 

晚餐有瑞士歌舞表演,也邀觀眾一起同樂,對小燕子來說只是一片小蛋糕(a piece oh cake)而已,很得心應手的。

5.jpg

 

小燕子表演拿著大碗公轉著硬幣,輕輕轉動的韻律,錢幣就不會落入碗底的黑洞,轉動時會發出雷雷的低音。

10.jpg

 

這是表演者拿來當頑固低音的基礎,當作樂器在伴奏,然後演唱歌曲(不過這雷雷的頑固低音和歌聲的和弦並不協調,好玩而已

8.jpg

 

最左邊這位年輕的女孩唱了好多首約德爾唱法(Yodeling)的歌曲

約德爾唱法聽起來像真假音更替頻繁,是胸音和頭音快速轉換的唱法,常用快速大跳音階,產生一連串高低的音程,很像阿爾卑斯山的山與谷對比地形^^

我們最常熟悉的約德爾唱法是電影真善美中「寂寞的牧羊人 The lonely goatherd」的樂段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D9Ozdthg8

 

最吸引我的是阿爾卑斯號角(Alphorn),非常巨大,很難吹,音要吹得準更難,沒有任何按鍵,純粹靠腹部和嘴型控制音準。

2.jpg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導奏由法國號吹出來的四句,原來是阿爾卑斯號吹的迴響在阿爾卑斯山間的旋律。

我曾經聽過阿爾卑斯號的唱片吹這段旋律,要把音吹準就很不容易了。

 

這位是來客串的

14448813_10207463119241744_6378893562276504702_n.jpg

阿爾卑斯號原是用來牧人招喚牲畜,或傳遞訊息的工具,不需要吹太多音或太快,所以音不準也很正常,

阿爾卑斯號角有一段時間完全消失了,因為銅管樂器輕易取代了它們的功能。

經歷19世紀的復興與增加旅遊吸引力的誘因,阿爾卑斯號現在幾乎已成為瑞士的象徵了。

目前瑞士Yodeling傳統音樂協會約有1800名阿爾卑斯號演奏家,而且不斷在增加中,樂器製作越來越精良,演奏家的技巧也越來越好,可吹出音準好及美妙的旋律,我有一張CD,演奏家甚至可以演奏速度很快的音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llo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