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台北藝術大學參加研習,
公文上寫說在捷運關渡站1 號出口12:40搭乘本校專車….
以為會有接送的人員,下車後也沒看到專車,等了一陣子,
隨便找一輛公車問司機:請問有到北藝大嗎? 「有!」
結果車子還真的開進了北藝大,應該是她們的校車吧!但是車身沒任何標誌啊?
連停兩站後,車子還往上開,我問了前面的同學展演中心在哪下車?
她說在校車第一站停的地方附近,
我往下走,找到了戲劇學系的表演廳,但不是在這裡!
附近沒有任何研習的標示,
走進音樂系,學生沒人知道有這活動,
北藝大真的很美麗,紅磚的校舍就藏身在高大的綠樹裡,
太陽很耀眼,風很強,真是秋高氣爽的美景
找不到研習場地就當作是校園巡禮好了,
這時有人跟我打招呼了:請問你是來參加研習的嗎?
「嗯!」
「我也是,只是找不到研習地點」
我們兩人又在校園裡發現幾個像我們這樣遊蕩的人,
其實很好認,這把年紀的人出現在年輕學子當中,眼神徬徨,當然都是同伴了!
她們比較積極,一直打電話問主辦單位,但電話都沒人接,因為都到會場去了
報到時,我們已遲到許久,看到還有許多人沒報到,旁邊的識別證還排了一片
我想他們大概去參觀校園了,回不來了
這樣的情形看在高中職的老師眼裡,是很不可思議的
或許他們不常辦研習吧!不像高中職那麼頻繁
原來我們的研習地點就是她們的音樂廳,很氣派的音樂廳,非常美麗
有很高大的管風琴,在國內應該僅次於國家音樂廳吧,大學裡有這樣的設備很令人訝異!
其實這研習是招生宣導,學校出動的層級也都很高,副校長、好幾個系主任
即使是招生宣導,還是很精彩,他們主要是為介紹新設的科系給我們認識,
有電影創作系、新媒體藝術系,動漫系
很有趣的是:教授們都稱呼自己的學校叫北大
幾位學生介紹了他們的作品
印象最深的是,有位舞蹈系畢業的,研究所改念新媒體藝術研究所,
運用了燈光效果及電腦科技,讓舞台上出現許多個自己,
都是同一個動作,只是動作有時間差,
而且本尊會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現在舞台的某一個區塊裡
這種表現很神奇,我還算常看現代芭蕾,但我沒看過
其實創作的學生說應該也還沒人做這種表演,
她明年要到巴黎發表,希望能拿下大獎。祝福她!
她說她本來是學舞蹈的,對電腦科技很生疏,但是因為現實需要,她學的還不錯!
有位教授說他高中因為數學不好,所以念的是社會組,大學念美術系,到國外留學是學設計的,
回國後因為課程的需要,他必須學習程式設計,而且都是學最先進的,
他說:「我數學應該也不錯吧!不然怎麼可能學會,
人的很多潛能連自己都不知道,有需要時會學得特別好。」
他說得真好!
我們的學生常說自己笨,記不住課程內容,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
但去打工時,客人點的一大串東西倒是記得有條有理
這個系的老師一半是資訊背景的,一半是藝術背景的,
現代藝術和電腦科技的連結越來越強了!
動漫系更是如此了!不過基本功的繪畫底子還是一定要深厚
每個人的分享都很棒,很高興能來到這裡!
偶而換個口味,參加不同主題的研習覺得吸收到新知,又令人有心靈的感動
聽了每個系的介紹後,感覺自己身在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氣泡裡,讓我想像學生們也是,
更多藝術氣息的激盪與瀰漫,應該更能激發藝術的創造力吧!
我們高中職的研習像時鐘一般,每年不斷循環的辦,尤其是輔導方面的研習
研習的主題都是一樣的,參加的人是一樣的,
其實講師們都講得很好,只是內容不斷重複,大家講的大同小異
很難讓人有太多的期待。
研習是的用意很好,只是受惠的人都是重複的,受惠的人到後來也覺得是負擔了,
其實許多研習,教育部是希望一般教師參加,
但是老師們因為課務、調課等問題讓出差研習變得很麻煩,
行政單位找人去研習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乾脆還是收文單位自己找自己單位的人參加了
教育部自從精省以來對高中職的經費緊縮,但教育經費的應用卻令人難過,
把大部分的經費拿去辦研習,每個研習的預算都很可怕,
不管是我們主辦研習也好,或是我去參加研習也好,都會有罪惡感----------
我覺得自己是教育部錯誤政策的幫兇
最可怕的是,研習的數量已經到了瘋狂的程度了
既然研習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了,經過多年的抗拒後,我漸漸接受了,
接受了許多荒謬的政策
雖然對課程不會有期待了,雖然舟車勞頓,但那是工作的一部份
把它當作工作的一部份,就越來越喜歡了,
因為我會想起了要「樂在工作」
這週二、三參加龍潭農工的研習,我感受到這樣的喜悅了,
不管講師上什麼內容,只要我坐得住,我就很喜悅了!
看看老同事當上該校校長了,他得意喜悅的笑容也帶給我喜悅了!
這是校園內隨處可見的裝置藝術,腳背那是山水,瀑布順勢流到下面來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