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要到少女峰,起床時窗外的雨霧迷濛
早餐的空間,有裝飾的壁爐感覺很溫暖
飯店前掛滿雨滴的美麗繁花,預示今天的天氣與景象
我們先搭巴士到格林德瓦(Grindelwald)搭火車,
這是因特拉肯連接兩大湖( 圖恩湖 和布里茨恩湖 ) 的阿勒河,阿勒河往北方流到伯恩
美得令人驚呼的格林德瓦,大部分的人都衝到同一側照相,我們的司機Raymond一定覺得車子突然不好駕馭==”
好天氣的話抬頭可看到艾格峰
格林德瓦火車站,抬頭就是艾格峰(Eiger,高3970公尺)
兩邊都是黃色的列車,右邊來往因特拉肯東站的火車,左邊是開往克萊雪德(Kleine Scheidegg)
左邊是我們要搭的車9:47 ,鐵路號誌燈是綠色的,列車就要開了
我們先到克萊雪德,再轉紅色的少女峰火車,左邊紅線是火車行進路線,虛線部分的少女峰列車路線,幾乎都在隧道哩,潛進堅硬的花崗岩壁裡
火車停下來了,山坡上有驢子…不是羊,不是牛^^
鐵軌上中間多一條齒軌,這樣爬山就不是問題了
火車在此180度換方向,倒著走往上出發了
沿途迷濛的纜車線
克萊雪德火車站到了,請下車,不然又會載回格林德瓦
繞過長長的鐵鍊,我們登上了這輛往少女峰的紅色列車,好多的齒軌
艾格峰冰河站(Eiger Gletscher),2320公尺,位於艾格峰山腰,停靠10分鐘,火車過了這裏後就進入長達7公里多的隧道,有些坡度高達25度,因為雨霧,外面什麼都看不到
好天氣的話風景很美,這座山是僧侶山(Moench),左邊是艾格峰冰河,在艾格峰和僧侶山之間
冰河的下半部是黑色的,雪融化了,剩下黑色的泥砂包在冰裡,也在宣告冰河的死亡
少女峰
艾格峰石壁牆(Eigerwand),2865公尺,艾格峰北壁這一部分是垂直落差1830公尺的石壁,車站只在隧道內
神仙眷侶的情感堅固有如背後的花崗岩,幾千萬年來都沒被擠壓變形,用來對照朱褚色擠壓變形的岩板
左邊有玻璃觀景窗,但是什麼都看不到了,只能往右看神仙眷侶
天氣好的話,觀景窗外可以看到這樣的景,山壁和草原落差一千多公尺
少女峰鐵路從2060公尺的克萊雪德開始鑿洞,穿越艾格峰和僧侶峰腹部,到達高3454公尺的少女峰車站( Jungfraujoch ),
是歐洲最高的火車站,有歐洲之巔之稱(Joch德文的意思是山坳,兩大山之間的山脊,少女峰車站位於僧侶峰與少女峰之間的山脊)
這浩大的工程在上世紀末1896年展開,由鐵路專家Adolf Zeller設計,隧道從1998開鑿,1912年瑞士國慶日竣工通車,耗時14年。
Zeller在1899過世,沒機會看到這偉大的工程完成。
到少女峰車站了,我們目前就在這落地大圖山顛的建築物上,車站前面(南面)冰河是歐洲最長的冰河---23公里長的阿雷奇冰河
2001年少女峰與阿雷奇冰河列入聯合國的世界自然遺產
冰宮入口,黑衫山羊歡迎你,還有瑞士國花--小白花(Edelweiss 直譯是高貴的白色),也是奧地利的國花。
巨大的聖誕冰球,一直變化色彩與投影效果
我在瑞士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哦~ 除了畜牧品,我的玩具--牛玲,還有我手上的錶也為瑞士帶來許多財富
巨大的圖畫---霧海上的浪遊者,這張畫常被拿來當作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唱片封面。Gaspar David Friedrich 1818年完成,他是德國浪漫時期的畫家
很有戲的雕像,是少女峰鐵路設計者Zeller,最近才完成的雕像
舊時照片,紀錄工程的艱辛與危險
紀念少女峰隧道施工傷亡者
冰洞迷宮
這張冰洞很有速度感
後面遊客衣服的顏色都映射在冰上了
冰鷹下冰蛋、孵冰蛋
時光凝結,冰原歷險記6
這張冰的層次
很美,有如大理石一般,表情很呆
碧姿這張很夢幻,因為人美!
到戶外走走
出口處永遠在進行山壁補強工程,這片山壁會有落石
風雪中慶祝幫主不到三年內完成台灣百岳壯舉
阿雷奇冰河(Aletsch Glacier)23公里長(2012年測量),800公尺寬的,深1公哩,往南方義大利的方向流去,從2005年以來每年約縮減100公尺以上。
番外篇 好天氣時
好天氣的話可以在雪上走一段路,但請走在木竿內
木竿外的深度,人掉進去應該起不來,雪杖插下去只把手
少女峰車站到僧侶峰山屋將近2公里左右
緩上坡上升220公尺左右到僧侶峰木屋( Moechsjocjhuette,3657公尺) 可看到兩條冰河的分界
這座Trugberg山像分洪堰把冰河一分為二,山後面有座山,是Schreckhorn峰,山形很尖銳,高4078公尺,比艾格峰高。
僧侶峰木屋
Trugberg山右邊少女峰和僧侶峰匯聚的阿雷奇冰河的冰斗
Trugberg山左邊是僧侶峰和艾格峰的冰斗,流過這Trugberg山後,和右邊的冰斗匯聚在一起,都是阿雷奇冰河的發源山頭。
下山後,我們在克萊雪德下車,牌子是艾格峰北壁各種攀爬路線
艾格峰北壁是面垂直的峭壁,上面卡不住積雪,
1938年才在希特勒強烈意志貫徹下,Heckmair登頂成功,在第三天的四點才登頂成功。這是德奧隊伍的登山路線圖(1938年奧地利已被希特勒併吞了)
在之前1935,1936是很慘烈的登山事件,連續兩年世界最好的登山隊都無人生還。
1936年更像是登山界的奧林匹克登山大會,許多記者齊聚克萊雪德,當然希特勒的德國也勢在必得。
險惡的地形和天候讓競爭的隊伍最後都變成合作,5天之後,最後一位在援救的過程,因為繩結打結及耗盡體力下就在救生索上斷氣,接著幾個月內,遠遠就可看到垂吊在空中的軀體。
我們往山下健行一站的下坡,是往盧達本納(Lauterbrunnen)方向,在地圖上是往右,不是循原路格林德瓦的方向,這兩個車站是開往克萊雪德,上少女峰的兩個主要的火車站。
我妹妹前一晚住在盧達本納,搭火車上克萊雪德,在少女峰車站再度和我們相遇!
雨和霧
克萊雪德車站標誌性的建築
迷霧中的火車顏色和大自然同色系的
遇到一間民房,我們在稱讚房子很美麗,窗戶有蕾絲窗簾,應該有人住,結果兩位女人開門出來,她們很熱烈地和我們聊天,再呼喚另一位女生出來,哈哈…我們好吵^^
番外篇 天氣好的話
如果在克萊雪德往上走,可以看到少女峰(右邊) 和僧侶峰(左邊)
約健行1公里,可以看到維特峰( Wetterhorn , 直譯是天氣峰,高3701公尺)山下就是因特拉肯,這樣的落差將近3000公尺!很超現實的景色
往上走一兩個小時後的景色,左邊維特峰( Wetterhorn ),最右邊是艾格峰下半部
阿爾卑斯山的草地和花朵
最後的終點是纜車站,可搭纜車直下格林德瓦
番外篇結束
我們往下健行一段路,我們在Wengernalp站坐上火車
在盧達本納( Lauterbrunnen 意思是巨大聲響的泉水)下車,欣賞高垂的瀑布
飯店好像也是山景的一部分,都很美麗
我們搭巴士回因特拉肯,今晚在Kursaal(療養中心)用餐,巧遇瑞士衛隊
晚餐有瑞士歌舞表演,也邀觀眾一起同樂,對小燕子來說只是一片小蛋糕(a piece oh cake)而已,很得心應手的。
小燕子表演拿著大碗公轉著硬幣,輕輕轉動的韻律,錢幣就不會落入碗底的黑洞,轉動時會發出雷雷的低音。
這是表演者拿來當頑固低音的基礎,當作樂器在伴奏,然後演唱歌曲(不過這雷雷的頑固低音和歌聲的和弦並不協調,好玩而已…)
最左邊這位年輕的女孩唱了好多首約德爾唱法(Yodeling)的歌曲
約德爾唱法聽起來像真假音更替頻繁,是胸音和頭音快速轉換的唱法,常用快速大跳音階,產生一連串高—低—高—低的音程,很像阿爾卑斯山的山與谷對比地形^^
我們最常熟悉的約德爾唱法是電影真善美中「寂寞的牧羊人 The lonely goatherd」的樂段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D9Ozdthg8
最吸引我的是阿爾卑斯號角(Alphorn),非常巨大,很難吹,音要吹得準更難,沒有任何按鍵,純粹靠腹部和嘴型控制音準。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導奏由法國號吹出來的四句,原來是阿爾卑斯號吹的迴響在阿爾卑斯山間的旋律。
我曾經聽過阿爾卑斯號的唱片吹這段旋律,要把音吹準就很不容易了。
這位是來客串的
阿爾卑斯號原是用來牧人招喚牲畜,或傳遞訊息的工具,不需要吹太多音或太快,所以音不準也很正常,
阿爾卑斯號角有一段時間完全消失了,因為銅管樂器輕易取代了它們的功能。
經歷19世紀的復興與增加旅遊吸引力的誘因,阿爾卑斯號現在幾乎已成為瑞士的象徵了。
目前瑞士Yodeling傳統音樂協會約有1800名阿爾卑斯號演奏家,而且不斷在增加中,樂器製作越來越精良,演奏家的技巧也越來越好,可吹出音準好及美妙的旋律,我有一張CD,演奏家甚至可以演奏速度很快的音樂。